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首辅 > 第三百七十三章给朱载坖等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所谓的南京卫戍军其前身最早的时候是朱元璋定都时的南直隶都司,等到朱老四时期就叫京师三大营,等到了嘉靖时期,此地主官改称江淮总兵官。
    现如今折腾来折腾去,就变成了南京卫戍军。
    这支军队的核心骨架还是当初东南抗倭时的老兵,后来陆家在澳门氹仔进行军事化培养少年长大后就都陆续加入进这支军队之中,配合上这批老兵组成了卫戍军的军官骨架,再后面就是原属海关的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的一部分军校学生也会融入这支军队成为军官,加上从南直隶当地招募的新兵就组成了现在的南京卫戍军。
    军队总数为五万人,数量并不高,可识字率如今却达到了恐怖的四成!
    换言之,整支军队有两万人具备随时转化成军官的潜质、这批潜在的军官们人手一本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多年来总结的练兵心得去操练新兵,试想想,如果陆远放开手脚的去征兵甚至是拉壮丁,他就可以将这两万人直接变成总旗,再不济当个小旗官也是绰绰有余,那么两万人顷刻间就能为他带练出一支二十万规模的正规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南京卫戍军是一支具备超高军事素养、文化素养的军队。
    也是陆远核心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后的一张底牌。
    带上朱载坖来视察这么一支军队,陆远那叫一个信心满满。
    “末将等参见皇上、参见太师,金体万安。”
    当陆远、朱载坖等人走入军营的时候,早就得知消息的卫戍军指挥使岳长林带着军中十个卫的指挥使候在军营大门处守着了,一见陆远二人露面不做犹豫,立时单膝跪地抱拳见礼。
    朱载坖连忙抬起双手:“诸位将军免礼。”
    十几人像是没听到般沉默,直到。
    “本辅说了多少遍,既然穿着甲胄就不要行跪礼了,抱拳躬身礼即可。”
    陆远皱着眉头批评一句:“还有,皇上让你们免礼,耳朵聋了吗?”
    “末将知罪。”
    众人挨了训斥连忙起身,可一错眼的功夫都看出了彼此眼神里的心照不宣。
    朱载坖也看出这是明摆着给自己上眼药恶心人呢,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强行忍下去装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跟着陆远向营区内走。
    “皇上、太师,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您看是否直接去大校场?”
    朱载坖直接看向陆远:“太师的意思呢?”
    “那就直接去校场吧。”
    众人直奔校场,此刻的校场内已经搭起了校阅高台,高台下是一字排开的五十面军鼓,每面军鼓后面就对应着一支千户规模的部队。
    五十名千户校官昂首站立在队伍的最前面,抬头挺胸直视校阅台。
    这些千户官的面庞或刚毅、或冷峻、或凶恶,但却无一例外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年轻!
    军官队伍年轻化是陆远的要求,军队不是官场,年龄越大越有政治经验,军队要有朝气和锐气,要鹰派不要鸽派,当然是越年轻越好。
    因此这些个千户官无一例外没有岁数超过四十岁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才二十多不到三十。
    “全军谒礼,兴!”
    随着一声令下,校阅台下五十名鼓手齐齐擂动一声鼓。
    鼓响之后,五万名士卒便整齐划一的单膝跪拜,垂首齐颂。
    “参见陛下、参见太师,金体万安。”
    “至!”
    又是一通鼓响,万军再颂。
    “吾皇万岁、太师千岁。”
    颂罢起身,再度昂首目视前方。
    整个队伍浑然一体,队列井然,陆远见状颇为满意的扭头看向朱载坖:“皇上觉得军容如何?”
    朱载坖有些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军容严整,士气如虹,确可谓之精锐。”
    “皇上过誉了,现在不过只是看个样子罢了。”
    陆远当然不会只拿出一个队列来显摆,他看向岳长林言道:“岳将军。”
    “末将在。”
    “今天你打算在皇上面前展示哪些作训内容啊。”
    “回太师,今日检校,末将一共准备了四个作训内容。”
    “细说说。”
    “其一,陆战军阵变换演训。
    其二,骑战冲砍刺击演训。
    其三,火枪射击演训。
    其四,火炮演训。”
    “那就开始吧。”
    “是!”
    岳长林领命安排,陆远则陪着朱载坖在校阅台上高坐等待,二人两侧还依序坐着戚继光、俞大猷、徐鹏举这些大都督府的高级将领。
    严格来说,这也是徐延德等人第一次来现场观摩南京卫戍军的军事演训。
    一直耳闻南京卫戍军如何如何精锐,今日,总算是能一睹为快了。
    尤其是朱希忠和张溶两人,他们之前就是协理京营戎政,负责操训京营军队,他们俩是真想看看,到底是他们练出来的京营兵强,还是这南京的兵更厉害。
    军事演训很快开始,当五万大军开始按照旗语进行军阵变换的时候,朱希忠等人的脸色就变了。
    什么叫军阵?
    像兵法上说的什么圆形阵、雁行阵、八卦阵就叫军阵,主要应用于不同地形下的作战和偏重于不同的战术需要。
    比如说进攻性的锋矢阵、防御性的圆形阵,这就是不同阵型的战争属性。
    可战场上的形势是瞬息多变的,同时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由无数个局部小规模战争组成的,可能这一块的战局需要进攻,另一块的战局需要的则是防守,这就需要战场指挥官随时随地做出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战场中,两方主帅大营中需要搭建瞭望台的原因。
    主帅通过斥候的汇报收集情报,再根据沙盘的地形来参考和指挥,下达的命令要么通过军中传令兵进行传达,要么就由瞭望台的旗语来传达。
    毫无疑问,旗语更快。
    旗语传达进攻或防守的命令,接收到命令的队伍就要立刻开始变阵。
    那么变阵速度的快慢就将直接反映一支军队的精锐程度。
    朱希忠看向一旁,那里摆着一个座钟,清清楚楚的记录着时间。
    以往军队的计时不足一刻钟的话使用的都是一炷香、一盏茶之类,具体多少没个准数,现在有了座钟,能够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为什么不用。
    军队是实用主义,因此如今使用的就是座钟来计时。
    一次军阵的变换只需要一分钟!
    几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军阵变换时自己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
    这不仅仅是一次次苦训的结果,更是得益于这支军队高度的识字率普及,五万名的卫戍军,五千名小旗官全部识字读兵书,甚至连普通的士兵都有上万人识字,这就是文化强军的重要性。
    不过两刻钟的功夫,整支军队五十个千户方阵全部完成了二十多种军阵变换,最让朱希忠等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五十个千户方阵在每一次军阵变换的过程中几乎步调一致!
    五十个方阵齐齐从一个阵型转换成另一个阵型,其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几乎刺痛了朱希忠等人的眼球。
    这是怎么练出来的军队?
    陆远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南京卫戍军的兵一日两训,作训部还定了计划,每一个月组织一次全军比武,所有演训项目都要比,第一名就记一个集体二等功,就好比文官体系现在推行的考成法,累计的功达到一定时,政工部就会进行嘉赏和提拔。”
    陆远向在座几人普及着如今军队的一些政策,包括如今的架构和军衔制,让朱载坖等人听的聚精会神。
    “集体记功就会在当月额外加补贴,包括吃的伙食会好一些、领到手的军饷会高一些,另外在军官升职的时候会优先考虑,除了集体功还有个人功,现在不打仗,想获得个人功只能靠比武。”
    这个时候俞大猷这位作训部长接过介绍的任务开始科普:“一个普通的士兵累计两个个人功就可以提拔为小旗官,个人功和集体功一样,都分为一二三等,若是个人能在全军五万人中拿到比武的第一名,那就是个人一等功,一个士兵将会直接晋升为小旗,小旗以上的晋升就需要识字,并且完成政工部的文化试题考核。
    皇上和诸位国公也能看到,我军很多千户非常年轻,他们就是靠着一次次比武提拔上来的,他们这些个军官,恰恰都是单兵素质最强的士兵,太师有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眼下军中的军官,个顶个都是英雄,没有一个是靠着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上来的。”
    朱希忠和张溶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震骇。
    集体功是荣誉,个人功是名利。
    南京卫戍军这一手可谓是牢牢抓住了最关键的两个核心点。
    靠着荣誉将整支军队拧成一股绳,靠着名利让这个集体中的每一名士兵都在训练的时候拼尽全力,一个所有人都不偷懒,拼命加训内卷的军集体,就算是扔个纨绔子弟进去,在这种环境下要不了三个月也有个兵样了。
    再加上充足的伙食、高额的饷钱,如此练兵之法,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
    应该是惊为天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