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第八十七章新任命求追读
    兖州,古时也称沇州,是九州之一,在黄河与古济水之间。
    陈留位于兖州西南,是兖州第一大郡,下辖十七城,四通八达。
    最重要的是人口殷实,达百万众。
    其所在的黄河流域,东汉时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南方的长江流域,当时还没进入高度开发阶段,人口不多。
    而人口多就意味着税收多,兵源多。
    兖州有五郡和三个受封的郡国,皆为人口大郡。
    包括陈留郡,东郡,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济北王国,任城王国,东平王国。
    曹操来到陈留治所的陈留县,兵马扬尘,气势煊赫,直接出示调任命令。
    原陈留太守早接到快马通知,尚书台,皇命御印,调其往临近郡县续任太守。
    原郡守和曹操交接用了三天,通告郡内官吏,文武各方,然后离开。
    陈留郡就此由曹操任太守,辖一郡兵马,政事大权。
    陈留郡就是后世的开封。
    老家谯县在其南向的豫州,正好相邻。
    陈留太守府,是一栋四进的院落,古香古色,白墙青瓦,草木掩映。
    府内假山流水,木质的窗棂蒙着薄纱,在地方已算是最好的华宅。
    虽及不上洛阳的曹府,但虞倾来到这里后,和貂蝉指挥着仆从,忙碌数天,让太守府焕然一新。
    布置过太守府,虞倾就开始拉着貂蝉,乘车马出去观察自家地盘的种种。晚上回来则打扮的花枝招展,诱惑自家夫婿,准备再为大妇的位置努力下。
    鲍信沿路同行,和曹操彼此熟稔起来。
    他老家也在兖州,位于州内的济北国。
    他在陈留郡待了两天,和曹操交流,商议,隐然形成初步的盟友关系。
    两天后,鲍信便返回距陈留东北方向,数百里外的济北国。
    因为董卓祸乱洛阳。
    鲍信对天下形势有自己的判断。
    他回济北,同样会招募兵马士卒,和曹操的方向是一致的。
    曹操接管陈留郡后,也开始忙碌起来,万事待兴,需要诸多筹措安排。
    他的胆子大,步子也大,招兵买马并无太多避讳,迅速了解并控制郡内情况。
    而他来到陈留前,先一步赶来的荀彧,也露面出现。
    他先来陈留,动用颍川荀氏的力量,对这里进行过多日的摸排,掌握情况。
    荀彧和贾诩联合,当即全力展开布置。
    以张辽的兵马替换地方军,接管军务,过程中难免摩擦,但曹操的意思是务求尽快,迅猛果断。
    过程简单粗暴些无妨,因为分秒必争。
    眼下不是徐图缓治的时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控陈留。
    曹操梳理各方势力,试图将陈留抓在手里之际,洛阳在他走后,也发生了连串的变化。
    先是朱儁,皇甫嵩的兵马,接管城防,宫防。
    董卓的最后一批凉州兵,在他手下将领,华雄,徐荣等人到来后,也悉数来到洛阳。
    李儒的死,让董卓愈发感到文臣稀缺。
    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他必须依赖一些人,帮他处理政事。
    他传王允,蔡邕等人入朝,又封何颙,伍琼,周毖等人为城门校尉,协助他防务洛阳。
    董卓常对几人问计,求问他们该如何治理朝政。
    但兵马的不断增多,同时又让董卓的信心和野心,再次膨胀。
    他一边大力拉拢王允,蔡邕等名士,想和这些名士文臣,搞好关系。
    另一方面则用更残暴的手段,来镇压反抗者。
    在兵马到来后,董卓凶威大发,号令部众,对洛阳展开了又一次全城劫掠。
    朱儁、皇甫嵩的兵马,与其对抗开战。
    洛阳城内,被焚烧的房屋以百计,大火数日不熄。
    城内民众不交钱粮者,砍头悬在门外,不许摘首,全城恶臭扑鼻。
    朱儁和袁隗内外联合,将董卓逼急了,他连杀太后近侍多人,把尸体,连同一份信简送给朱儁,威胁其若统兵和他继续对抗,就要杀太后。
    如果因为自己,太后被害死,这种压力,顿时让朱儁变得犹豫起来。
    到十月中旬,卢植被罢官。
    他最后掌持的部分禁军,冲击宫禁,被董卓兵马击溃。
    卢植在曹操之后,趁夜离开洛阳。
    太尉崔烈独力难支,继而也被罢免,连贬数级,成为城门尉。
    好消息是王允表面屈服于董卓,代表士族,迈出了和董卓合作的第一步。
    董卓对此相当满意,以为自己的手段奏效。于是代行皇权,任王允为太仆,取代了袁基的位置。
    袁基旋即被斩于朝堂之上,以逼迫震慑太傅袁隗。
    又授大儒蔡邕,为司空祭酒,礼遇有加。
    而伍琼,何颙等人,愈发得董卓信任。
    两人数次进言,劝董卓采用怀柔政策,对天下释放善意。
    于是董卓发诏令,任袁绍为渤海太守,以示不计前嫌,宽容大量。
    此前袁绍抽刀和董卓对峙,离开洛阳后逃到冀州,日子并不好过。
    冀州牧韩馥,也是袁氏门下故吏。
    他一边热情款待袁绍,一边又很忌惮袁绍的声望出身,怕他对自己形成威胁。
    袁绍不仅寄人篱下,还被架空。
    直到这次受封为渤海太守,情况也只稍有好转。
    十月的洛阳,明争暗斗,激烈残酷。
    同一时期,权柄日重的董卓,少了顾忌,开始秽乱宫禁。
    宗室的公主,先帝的妃嫔,都成了他的目标。
    史书载说有公主居住的宫殿,董卓夜入其中,登榻,而公主不敢反抗,亦不敢啼哭。
    董卓还把先帝剩下的部分妃嫔,赐给自己麾下将领,带将领一起祸乱宫廷。
    复数日,董卓给皇甫嵩也送去密信。
    此时的皇甫嵩,已带兵来到北部边关,闪击犯边的乌桓。
    正在乌桓初露败相时,董卓送来密信,要求皇甫嵩解下兵权。不然他就先杀太后,再治皇帝。
    皇甫嵩未做回应,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时间转瞬,来到十月末的深秋。
    陈留郡,太守府。
    经过近一月的调整,熟悉,曹操已理顺了陈留各方势力,人马派系。
    他麾下明有荀彧,打理谋划诸事。
    暗地里则由贾诩,搭建谍报体系,探查各方。
    还有一个叫戏志才的人,被荀彧拉过来,成为曹操的随身谋士,遇事问策那种。
    张辽接管陈留防务后,吞并原有地方军,从全军筛选精锐,打乱重组。
    同时此前接管的袁氏马场,将一批马,先运到了陈留。
    全军初步抽选出三百人,人均三匹良马,成为第一批霸府麾下轻骑精锐。
    三百人的建制,还不足以正式成立虎豹骑。
    但筛选的首批轻骑,就是在为成立虎豹骑做准备。
    曹操麾下,同时设屯骑、越骑、步兵、弩射等校尉,由曹纯,曹仁,曹洪,夏侯惇等人出任。
    陈留郡内,开始重新普查人口,以便于熟悉治下人数,并继续筛选精壮,囤积兵源。
    这时的天下,经过数年前的黄巾军造反,已是义军四起。
    有黑山、黄龙、白波、左髭丈八、平汉、大计、掾哉、雷公、浮云等等义军,并起于山谷间,不可胜数。
    其中的义军首领嗓门大,就自称雷公。
    骑白马的自称白骑。
    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眼睛大就说自己是大目神军。
    这些义军,多是招募流民,成为一方势力。
    人多的聚众二三万,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几年间,各方势力起起落落,有的被灭,有的持续壮大,急速扩张。
    天下乱象横生。
    曹操,贾诩,荀彧正是看准了大厦将倾,所以急于发展出一支强盛的力量,自保,也为了保护要保护的人。
    连荀彧这种有兴汉之心的人,经历过洛阳被董卓兵马侵入的过程,也认为该先掌控一支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否则一切都是空口白话。
    一干人聚在一起,埋头苦干,各自尽力。
    到十月末的夜晚,太守府的书房,灯光明亮。
    曹操麾下文武齐聚,却是在汇总这段时间,各自取得的成效。
    时而有笑声,从书房传出。
    天下纷乱,但曹操经略陈留,他这一亩三分地,却是接连有可喜的事在发生。
    Ps:求票,求追读啊~拜求,谢谢大家的打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