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这个明星出道就想退休 > 第一百九十一章能赢,但只能赢一点点
    跨年元旦,陈勋没捞到太大的便宜,但总算是顺利度过。
    算不得完美,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元旦结束之后,陈幼微和张欣重新回沪戏去学习演戏了。
    陈勋也带着其他人,重新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他给高晶晶写的那首《冰菊物语》不出所料,冲上了热搜,很快传播了开来。
    只不过,由于他还没有对外发售,高晶晶方面可以商用,但并不能对外公布音源。
    因此,粉丝们都是在催促着陈勋赶紧把歌发出来,他们的钱包已经快要按不住了,就想花钱!
    但是,陈勋对这个要求婉拒了。
    出纯音乐唱片,目前还不到时候。
    他接下来的工作,是先专注于《神话》电影。
    先前一段时间,《神话》的后期剪辑和特效制作都完成得很顺利,总局那边的审核也很顺利,已经通过了他在春节档上映的请求。
    距离春节满打满算,还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就要开始忙着宣传了。
    毕竟是第一部院线电影,第一仗是非常关键的。
    陈勋也很清楚,自己和萧文君虽然有不少粉丝,但是,票房不是光靠粉丝就能够支撑起来的。
    广大的路人,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吸引到越多的路人,才能将基本盘不停扩大。
    尤其他和萧文君,在电影方面,其实都不太行。
    他以前投的网大,是黑历史。
    萧文君的演技,一直被人诟病。
    这么一个组合,只怕是赶跑路人的buff大于吸引路人的buff。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做点事情,来扭转局面了。
    诸如路演、点映,到各个城市去宣传等。
    光靠网上卖力吆喝,或者是发文雇佣一些水军,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后续的行程,陈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了。
    他对电影的质量有信心,所以,他决定进行点映,而且是大规模的点映!
    所谓点映,就是在电影还没有正式上映的时候,在某些城市的个别影院提前进行放映。
    点映这事儿,在国外早就存在了几十年。
    至于国内,也就最近二十年的事情。
    一开始,只是为了迎合某些程序规则而搞的电影。
    后来,点映就渐渐发展成为提前宣传电影的一种方式了。
    一直发展到现在,点映这个体系已经越发趋近于成熟。
    很多观众都对敢于提前点映的电影抱有好感,觉得这是片方对电影质量有信心,所以才敢这么做。
    因为,要是点映口碑不好的话,会让电影提前死亡,等到正式上映的时候,不光排片不好争取,负面的评价还会赶走很多原本打算观看的观众。
    但要是口碑非常好的话,那就可以提前发酵观众们的口碑,比其他电影提前发力,可以在正式上映的时候,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当然,在点映发展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资本买水军,试图瞒天过海,欺骗观众买票进场的事情。
    比如,虽然进行提前点映了,但点映规模很小,只放了几场而已。
    进去看电影的人,全特么是自己人,要么就是收了好处拿了钱的人。
    然后,就买通媒体大v,雇佣水军,在网上大吹特吹,吹提前点映,质量多么好,惊为天人,值得一看,年度最佳啥啥啥的。
    但实际上,只有几场点映,就跟没有点映差不多。
    不留心的观众,就很容易被骗进去,在上映首日花钱买票进去看。
    出来以后,就会直呼上当,这根本就是个烂片啊!
    所以,在资本们的耍弄下,现如今的观众们,对于点映都已经多留了一个心眼。
    如果只是小规模点映,可靠性得打个问号。
    大规模点映,才能姑且一信。
    大面积点映,才能体现出片方的信心,因为这其实跟提前上映差不了多少了。
    片方是没办法控住真实口碑的,那样子出来的评价,就能够参考一下了。
    陈勋正是知道这个情况,才决定提前大规模点映的。
    这就叫做先发制人!
    春节档太多电影了,而且有好几部都是资方背景强大,演员阵容强大的电影。
    在这种惨烈的市场,进行竞争,开局很重要。
    如果不用点招数,外道超车的话,陈勋觉得《神话》在上映首日能有十几个点的排片,就算是不错了。
    但是,这样子的话,想通过后面发力,来慢慢提高排片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疯狂宣发,雇水军,买媒体,各种造势。
    《神话》要在那个情况下,吸引到广大观众的注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靠逆袭翻盘,那战线就拉得太长了,而且还不稳。
    万一同期有牛逼电影的话,那光芒全部被掩盖住,还怎么逆袭翻盘?
    这种情况,陈勋不是没见过。
    有些电影其实质量挺好的,但就是因为同期有更耀眼的存在,就宣传不起来,一直都不温不火的
    直到下映了,才被大众发现。
    可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啊。
    正所谓,全靠同行衬托。
    逆袭这种事儿,某种意义上是要靠同行。
    有个猪一样的同行,比什么都重要。
    比如说《大圣归来》开启了自来水时代,大圣能逆袭,一是因为大圣确实做的不错,二来也是因为当时同期的都是一些垃圾青春片。
    观众们实在是不想吃屎了,忍无可忍,一看大圣还不错,这对比就鲜明了啊!
    再比如,《误杀2》这种买版权翻拍,强行套误杀主题的电影能算是好电影吗?
    当然不算,只能算是在及格分数线附近徘徊。
    但为啥《误杀2》卖得不错,因为同期都弱鸡啊。
    尤其是有一个《雄狮少年》,那可是绝对的狗屎。
    这么一比,可不就只能看《误杀2》了么。
    陈勋可不能赌同档期的电影都是渣渣,所以他才要先跑。
    趁着大家都没动静,他先搞出势头来。
    那样一来,《神话》就不会被广大观众略过了。
    .........
    陈勋忙着制定接下来的宣传策略和步骤顺序,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
    《向往的生活》第一期,如约播出,跟《城市求生》第二期正面竞争,在同时段碰撞。
    鉴于之前连续吃了几次陈勋的亏,王鸿毅这一晚又守在了电视机前。
    这一次,他不是看自己家的《城市求生》,而是想看看陈勋捣鼓出来的《向往的生活》,到底会不会令人向往。
    “这节目除了下农田的时候有点意思,其他时间都很无聊啊!”
    王鸿毅一边看,一边吐槽。
    这节目,都特么快淡出鸟味来了,有什么好看的?
    幸好,有秘书帮他增加点味道。
    否则的话,他真坐不住。
    不过,吐槽归吐槽,王鸿毅的心里已然是乐开了花。
    这一回,必然会是大胜!
    这个陈勋太膨胀了,综艺是那么容易搞的吗?
    业内每年出来的综艺节目多了去了,但是能引起关注的只有那么几个而已。
    大部分综艺节目,一出来就扑街了。
    他觉得,这个《向往的生活》大概率也是扑了,而且是扑得很惨的那种。
    带着这种幸灾乐祸的美妙心情,王鸿毅强忍着枯燥乏味,看完了这一期节目。
    然后,他立马打电话,让人去打听《向往的生活》首期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是多少。
    自家《城市求生》的数据,他已经得到了。
    跟第一期差不多,收视率和市占率还是那个数据,波动很小。
    虽然王鸿毅觉得没有上升,有点可惜。
    但是,能稳住也不错。
    毕竟,《向往的生活》首期开播,会抢走一些观众嘛。
    “什么?他们也有2!”
    当王鸿毅听到《向往的生活》收视率的时候,震惊了。
    “确定没搞错?这个2是不是只是刚开始的,他们结束的时候是多少?总体收视率能有2?”
    王鸿毅不太相信,连忙追问了起来。
    没道理的,这么无聊的节目,也就刚开始能靠着嘉宾阵容和节目噱头把观众骗进去。
    过不了多久,观众应该就会无法忍受无聊的节目,继而选择换台的。
    所以,在王鸿毅的心里,《向往的生活》这个节目应该是开播即巅峰。
    刚播出的时候,收受率是最高的。
    随后,一路走低。
    中间即便有所波动回升,但总体应该还是向下的趋势。
    等到快结束的时候,收视率惨不忍睹。
    最终,总体收视率也就一点出头,撑死一点五。
    “王董,这个2点,就是总体收视率,跟我们差不多的。他们的收视率,是持续走高的。刚开播的时候,反而一般,随着节目播出,收视率越来越高。结束的时候,都到2.5了。”
    听着手下的人的报告,王鸿毅有些蒙圈了。
    怎么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呢?
    甚至是完全相反!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那我们节目是同时段第一吗?有没有赢他们啊?”
    王鸿毅赶紧问道。
    不会特么的又输了吧?
    “应该赢了吧,但就算赢,优势也不大,收视率可能就赢了零点零几。”
    听到这话,王鸿毅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高兴。
    能赢,但是只能赢一点点?
    这尼玛的,不是恶心人嘛!
    要是真只赢了零点零几的收视率,那无异于是巧克力里面掺屎啊!
    大好心情,毁于一旦。
    带着这份疑惑又不爽,王鸿毅打开了热搜,点进向往的生活话题区,开始看了起来。
    “陈勋真的牛逼,《向往的生活》好好看!”
    “简直是下饭神节目,我正好吃夜宵,多吃了不少。”
    “好喜欢那只小柴犬哦,太可爱了!”
    “风景宜人,自力更生,悠闲舒适,没有压力,空气清新,节奏舒缓。这样的生活,确实令人向往。”
    “现在的人都向往城市,我倒是觉得农村很棒。”
    “要是真有这样的蘑菇屋让我住,我也愿意去的。”
    “我觉得饭后闲聊那段,最有意思,感觉太生活化了,很有亲切感。”
    “大家在节目上都好真实啊,完全看不出来剧本表演的痕迹,比其他综艺节目看着真实多了。”
    “我最喜欢看唐毅峰老师做菜了,太厉害了!”
    “《向往的生活》节奏和主题简直完美,在这个闹闹哄哄的综艺市场里,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太好看了!”
    “没有想到啊,陈勋竟然做出了那么好看的综艺来,有点意思。”
    ............
    看着热搜话题里的评论,王鸿毅越看越懵逼。
    尼玛的,这是买水军了吧?
    不然能一片好评,一致叫好?
    但他转念一想,又感觉不对。
    网上发言可以买水军,网播量也可以叫人刷。
    可是,人家收视率摆在那里啊,这总不能是假的吧。
    当然,真要造假收视率,也是可以的。
    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只是买收视率这个操作,太花钱了,花费很高的。
    而且,一般都是买电视剧,买综艺的也有,但比较少。
    电视剧制作方为了达到电视台的收视率要求,为了增加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传统电视行业大环境改变的背景之下,开始劣币驱逐良币,纷纷开始购买收视率。
    这个事情,在业内是很普遍很常见的事情了。
    但是,综艺和电视剧不是一回事情。
    综艺节目,一星期才播那么一次。
    就那么一点时间,对于电视台的影响肯定有,但没那么大。
    其次,对综艺节目本身而言,要吸引广告商,得靠一整季的质量和表现去说话,才能在下一季吸金。
    靠买收受率,就跟烂片刷票房一样,口碑这东西,日久见真,包不住的。
    所以,王鸿毅倒不觉得陈勋去买了收视率。
    一来没这个必要,二来要买也不能第一期就买啊,好歹得先看看第一期的真实水平吧?
    他想不通,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感觉心口越发淤塞了。
    .............
    “姐,陈勋那节目,你看了吗?”
    看完节目的沈菁,给沈丽打去了电话。
    “我找人打听了,听说他们收视率不错啊,跟《城市求生》只差了一丁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沈丽听后,回道:“看了,我感觉挺好的,但具体又说不上来。陈勋这人,确实厉害。”
    她全程追看了,觉得自己领悟到了点什么,好像是这个节目的精髓,但似乎又没有抓住。
    总之,这个感觉,很奇妙。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