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在打算上前帮沈园打架时,便想好了理由,但这理由可不好当着吴氏几人的面开口。
    沈园恢复几分理智,也没再追着沈蓉问个明白,只瞪了吴氏几人一眼,愤愤不平地闭上了嘴。
    接下来这一路上,倒也相安无事,只是车上再也没有了刚出发那会儿的热闹。
    沈蓉跟长生依旧一言不发,沈园虽没有说话,但心里没少骂骂咧咧。
    今天这口气,她咽不下去。
    虽然,明面上她跟吴氏这老虔婆打架,可刚才另外两个老家伙,在拉架的时候,没少对她下黑手。
    还有这个沈三娘,明明两人是朋友,居然不帮她,亏她还把沈三娘当好朋友,真是可恶!
    沈园心里一阵吐槽,眼神阴测测地瞥了眼沈蓉和吴氏几人。
    吴氏被小辈打了一顿,心里也不痛快,她一边捋着头发,一边骂骂咧咧地。
    “贱蹄子也敢跟老娘叫板,给老娘等着!等会儿到了地方,看老娘不揭了你的皮!”
    吴氏的模样遗传了她老娘,头发稀疏不说,脑门还大,而她最在意的便是她头上那几根毛。
    可如今她居然在一个黄毛丫头手上吃了个大亏,头发被薅了一半下来不说,又被推下车,后脑勺还磕了个大包,这如何忍得?
    她嫁到桃花村二十多年,还从没有吃这么大的亏!
    沈园打理着身上的衣裳和头发,表面上一言不发,实际心里已经在琢磨着如何报仇。
    吴氏见沈园不吭声,还以为沈园是怕了,骂得越发猖狂。
    沈园依旧一言不发。
    沈蓉冷眼看着这一幕,心里无比期盼沈园如何反击。
    “好了!少说两句,再骂就下车,别出去丢桃花村的脸!”沈老头实在是看不过去,低吼道。
    老实人发起火来,也挺吓人的。
    吴婶子不甘心地闭上了嘴巴。
    牛车终于安静了下来。
    一路上再也没有人说话,沈园和吴婶子无声地打理着身上的衣裳和头发。
    可惜,不管两人如何整理,衣裳到底是脏了,破了,就连发髻也没有刚上车时那样整齐。
    等牛车一到镇子上,刚停下来,沈园顾不得脚还没好全,快步跳下牛车,眨眼就跑没了影儿。
    沈蓉没管那三个婶子,跟长生下了牛车,来到了布庄。
    镇子上的布庄并不大,卖的布也大都是一些粗棉布和麻布,大红的绸缎倒是零星摆了几匹,但摆得高高的,一般人也就只能看上两眼,摸就别想了。
    铺子里只有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掌柜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
    见长生二人进来,掌柜的头也没有抬一下,只给了小伙计一个眼神。
    那伙计有些不情愿地走上前,懒懒道:“客官想要看点儿什么?”
    沈蓉也没计较对方的态度。
    青石镇又小又偏,整个镇子也就这一家布庄,哪怕人家态度不怎么样,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沈蓉拉着长生来到柜台前,扫了一眼柜台上摆着的布,道:“你这儿有棉花吗?”
    小伙计诧异看了眼沈蓉,“有的,棉花要四十文一斤。”
    他怕眼前这小娘子买不起,便不等沈蓉问价,便将价格说了出来。
    “我要买十斤,还有再扯些棉布。”
    沈蓉挑了几种颜色的棉布。
    湖蓝色的棉布颜色稍浅色,便给长生做衣裳,六爷爷的衣裳颜色大都是灰的,沈蓉这次没有挑灰色的棉布,而是挑了身颜色较深一些的靛蓝,又给六奶奶挑了身绛紫色的棉布。
    沈蓉想了想,自己嫁人后还没给爹娘买些什么,便又多扯了几身棉布,靛青,杏色,给爹娘做棉衣正合适,又想到家里刚出生的两个小侄子,沈蓉又扯了三尺柳黄色的细棉布。
    这颜色嫩,很适合小孩子穿。
    给了小的买,几个大点儿的也不好什么都不带。
    沈蓉扫了柜台一眼,发现角落放了些红头绳,立即道;“掌柜的,我买了那么多东西,给送几个头绳呗,家里孩子多。”
    那掌柜在沈蓉开口要买棉花时就将伙计打发到后面取棉花去了,给沈蓉扯布的人已经换成了那个山羊胡子的掌柜。
    掌柜的听到沈蓉的要求,摸着胡子道:“不知小娘子家中有几个丫头?”
    沈蓉大方道:“掌柜的,我扯布送娘家的,我娘家有三个侄女。”
    掌柜的点点头,拿了六根红头绳,“既然小娘子都开口了,便送与你六根头绳,望你下次再来关照下生意。”
    “谢谢掌柜。”沈蓉心里一喜,将头绳接了过来。
    至于大侄子,她便打算在外头花几文钱买个藤球。
    在布庄这一通买下来,长生的工钱也花得也没剩多少了。
    这些布零零碎碎加起来足有一匹半,光这些布便花了近四百文,再加上十斤棉花,便去了八百多文。
    结完账,长生手里便只剩三百来个铜板。
    当然,沈蓉给自己娘家人买的布,没打算要长生出,等回去就把钱给长生。
    长生看了看兜里少了一大半的铜钱,又看看布跟棉花,嘴里嘟囔着:“穿新衣裳……”
    沈蓉将伙计包好的布跟棉花放进背篓里,推到长生面前,“长生,这些都东西,你可要拿好了,可不能丢了,不然钱就白花了。”
    “哦。”长生点点头。
    沈蓉跟长生从布庄出来,正准备给长生买两串糖葫芦,结果在拐角遇到沈园从来富酒楼走出来,脸上还喜滋滋的。
    沈蓉心里一咯噔。
    她没记错的话,来富酒楼正是陈家姐夫送卤肉的那家酒楼。
    看样子,沈园的卤肉方子看来是卖给了这家酒楼,应该还卖了不少钱。
    果然,还没等沈园看到他们俩,沈蓉就通过沈园的心声得知沈园将卤肉方子,十两银子卖给了来富酒楼。
    沈园原本是打算卖二三十两银子的,可掌柜见她一身狼狈知道她急着用钱,愣是用十两银子给买了下来。
    至于方子是真是假,掌柜的见多识广,自然有分辨的法子。
    上次,沈园来卖卤大肠,他也尝过,味道虽比不上陈记的卤肉,但,里面的用料确实跟陈记一样,用料的区别只有一样,陈记用了番椒,而沈园用的茱萸,这才导致两者的味道,差别之大。
    沈园急着用钱,再加上卤肉方子不是独家的,便只好将方子给贱卖了。
    自此,沈园也打消了卖菜谱的打算,以她的手艺,哪怕有大概的方子,也做不出来令人惊艳的食物,就算她说是美食方子,也没人信,更别说花钱买了。
    若不是陈记卤肉在前,她的卤肉方子还真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