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29章朕的格局小了
    赵桓带着朱皇后上到灵宝观,赵素正要做饭。
    “赵龙,来得正好,没柴生火了。”
    “老师,我来劈柴。”
    赵桓颠屁颠屁跑回观内拿出柴刀,轻车熟路地了起来。
    朱皇后长大了小嘴,怀疑自己在做梦。
    官家什么时候解锁了劈柴技能?
    赵素才看到美貌的朱皇后,眼前一亮。
    “赵龙,这位是?”
    “老师,这是学生的妻子朱氏。”赵桓道:“皇……娘子,还不快见过老师。”
    朱皇后回过神,盈盈一拜:“朱氏见过老师。”
    “弟媳不必客气,”赵素虚托道,“弟媳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赵龙你小子有福气啊!要好好对弟媳,不然为师打断你的狗腿!”
    赵桓连连点头:“老师,一定!”
    朱皇后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竟然有人威胁要打断官家的狗腿?
    一旁的林汉却早已经麻木。
    官家都在劈柴,他也不好意思干等着,自告奋勇道:“国师,我下山挑水了!”
    赵素:“去吧。”
    有些懵的朱皇后从袖中摸出一张字帖,恭敬递给赵素。
    “老师,这是当今太上皇的一副字帖。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朱皇后别的不多,赵佶的字帖是真多。
    这位太上皇每天都要练字,写得满意了就随手赏赐给前去请安之人。
    朱皇后每天都要去请安,这字画多得她都不知道放哪里。她又不好拿去卖了,只能当礼物送人。
    “啥?”赵素跳了起来,“宋微宗的字!”
    赵素打开一看,痩而不失其骨,不正是大名鼎鼎的瘦金体吗?
    发了!这要是保存到后世,妥妥就是无价之宝啊!
    “弟媳真是太客气了!”
    赵素笑得合不拢嘴,越看朱皇后越顺眼。
    “弟媳以后常来哈!”
    “来,这是为师给你的见面礼。”
    赵素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成三角状的黄符送给朱皇后。
    “这是贫道亲自手书的平安符,弟媳可以随身携带或者放在枕头下。”
    赵素没有说谎,这的确是他最近对着符书画的鬼画符。
    他想着以后肯定要经常应酬,应酬就要送礼,他又舍不得银子……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国师的身份。
    没说的,他一口气就画了几百张黄符带在身上。有平安符、有镇宅符、驱邪符……
    耗资十个铜板!
    “多谢老师的灵符!”
    朱皇后喜出望外,国师的亲自书写的灵符啊!
    一定很灵验,千金难买!
    都觉得自己赚大了的两人顿时有些惺惺相惜。
    “弟媳先坐着,为师去做饭了。”赵素转头大喊:“师妹,不用你洗菜了,你来招呼一下。”
    “来啦。”
    一顿忙活,赵素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盘葱油拌面!
    当然,盘有大小之分,武松的直接就是洗菜的盘,朱皇后和葛青只是普通的大碗。
    再次让朱皇后大跌眼镜的是,在宫里对着一桌山珍海味都没有胃口的官家竟然对着一盘葱油拌面狼吞虎咽起来!
    吃得满嘴是油,一脸满足!
    刚刚吃完,林汉就迫不及待地把所有人的碗筷都抱走了。
    他生怕国师又让官家去洗碗。
    赵素让葛青带着朱皇后去大殿拜一拜元始天尊,顺便求点啥。
    愿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他和赵桓照例到廊下喝茶。
    “说吧,又有什么为难的事?”
    “老师,瞧你说的,学生没事就不能来探望你吗?”
    “呵!”
    面对赵素洞悉人心的目光,赵桓讪讪道:“老师,的确有一件为难的事想请教。”
    赵桓把汴京城外的流民之事,还有朝堂上的争论说了一遍。
    “这些流民都是老弱妇孺,传统的分食各府,以工代赈都不适用,朝廷又没有多余的银子和粮食赡养……”
    “老师,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没有办法解决?”
    迎着赵桓期待的目光,赵素缓缓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此刻赵素心里暗叹巧合,自己本来就想帮这些流民一把,奈何个人能力有限,要是有朝廷出手,一切迎刃而解。
    赵桓大喜道:“学生就知道老师无所不能!老师请说,学生洗耳恭听。”
    赵素笑道:“办法很简单,实行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
    “老师,何为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
    赵素缓缓解释了起来。
    说实话,赵素这个办法若是放在其他朝代都不能很好地实施。
    唯独宋朝是个例外!
    因为宋朝商业的发达不是其他要么骄傲自大,不屑于与海外蛮夷来往,要么干脆闭关锁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朝代能比!
    宋朝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别说东南亚海域,宋朝的船队已经可以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然后通过印度洋入红海、地中海,与全世界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所谓货通万国是也。
    一船船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运出去,送回来一船船香料、象牙、珊瑚、珍珠……
    朝廷设置市舶司,通过抽解、博买和禁榷等手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最盛的时候一年高达五百万贯!
    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商业帝国。
    在这种背景下,赵素的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完全可以实施。
    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可以内销,还可以销往全世界,赚取丰富的利润。
    赵桓有些迷糊,他对商业一知半解。
    “老师,你的意思是建立大作坊,然后把这些流民全部招收为员工,然后给他们提供吃住吗?”
    赵素点头道:“没错,但这只是第一步!为师要建立的是一个模式,一个可以在整个大宋推广的商业模式!”
    赵素着重强调了整个。
    “一旦这种模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大宋将改变小农经济模式,初步摆脱土地的局限,释放更多的生产力,全方位推动社会的进步……”
    见赵桓一脸听天书的样子,赵素泄气了。
    “简而言之,若是能够成功,以后就算老百姓没了土地,还可以去打工,不至于走投无路去造反。”
    这下赵桓听懂了。
    他的呼吸一下子粗重起来,激动道:“老师,你的意思是说可以让百姓不造反?”
    “可以这么说……”
    历来,防止百姓造反都是皇帝最在意的事情。
    自己只是让老师想法子解决流民问题,老师却给了一个防止百姓造反的办法,赵桓怎能不激动?
    不愧是老师啊!
    朕的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