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113章世界上第一门大炮
    军器监位于汴京城中,有东西两个作坊,还有物料库、皮角场等。
    整个军器监可以容纳五千人同时工作,不但负责兵器的制造和兵器法式的制定,还生产旗帜、戎帐、什物。
    所谓军器监,其实就是大宋的军工总厂,是大宋规模最大的军工厂,生产的兵器不仅精良而且数量巨大。
    大宋的兵虽然弱得让人无力吐槽,但是大宋的武器装备在中国所有王朝中却最精良,达到了冷兵器的巅峰。
    其中的秘密就在汴京的军器监中!
    这里面不但有着大宋最齐全的兵器产业链,还有着十分先进的管理方式。
    大宋的工匠并不像历朝历代那样属于低人一等的贱业,相反地位颇高。
    大宋也没有把他们都打入匠户中,当作奴隶来管理,而是采用佣雇的方式,手艺越好,工钱越高。不想干了,合约到期随时可以走。
    这使得工匠的热情很高,生产出来的兵器质量也很高。
    大名鼎鼎的神臂弩、步人甲和八牛弩都是从这里出去的!
    赵素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也不免被深深震撼了一番,丢下燧发枪和滑膛炮的设计图就走,因为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也相信这些热情高涨的工匠不会让他失望!
    果然,这不把滑膛炮造了出来吗?
    至于炸膛?这种事不是很常见吗?
    一件改变战争模式的伟大武器的出现,牺牲几个人不是很正常吗?大宋健全的抚恤制度自然会给那些牺牲的工匠一个交代。
    “一共造了几门火炮?炸了几门?”赵素问。
    “一共造了两门,已经炸了一门。”陈嘉如实道。
    “很好,快带贫道去看看!”赵素兴奋道。
    “国师,请跟我来。”陈嘉在前头带路。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火炮的种类,主要有铸造炮和锻造炮两种。
    铸造炮,就是把烧好的金属液体倒在泥制模具中,冷却后一体成型。
    锻造炮,就是利用手工锻打,把半圆形的管道拼接成圆形,然后再一管管拼接起来。
    由于这个时代的拼接工艺不及格,不可能打造出密不漏气的炮管,所以锻造炮不用考虑。
    赵素给的设计图就是铸造炮。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铁铸造技术,一体成型铸造的大炮内膛、炮管上都会有气孔。
    这种质量不及格大炮在发射时,一旦装药量过大,或发射次数一多,就极易炸膛。
    赵素眼前的一门火炮就是这样的铸铁炮。
    炸膛也就很正常了。
    赵素爱不释手地摸着这门火炮,虽然粗糙,但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一门正儿八经的大炮啊!
    万事开头难,接下来只要慢慢完善就好。
    “把负责造炮的工匠都找来!”赵素道。
    很快,一群战战兢兢的工匠就被召集来。出了炸膛事件,他们还以为赵素是朝廷派来问责的人。
    “谁是负责人?”
    一个老实木讷的中年人站了出来。
    “大人,小人李正,负责火炮的锻造。大人,这次的炸膛事件,小人一人承担,与其他人无关。”
    赵素摆了摆手:“问责的事我不管,贫道来是解决炸膛问题。”
    李正眼睛一亮:“大人有办法解决炸膛问题吗?”
    赵素如实道:“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但是可以大概率减少。也怪贫道当时没有说清楚,否则不至于出这种事。”
    他根本没有想到军器监能够这么快就锻造出了大炮,更没有想到对方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就试了炮,这效率也未免太高了!
    果然啊,被当作人看的和不被当作人看的工匠就是不一样。
    李正恭敬道:“请大人指教!”
    “第一,以后不要用铁来铸造,要用铜,铜的熔点低,延伸性好,可以大大减少气孔,铸成均匀的炮管!”
    “第二,可以在炮管外面加套铁箍。”
    “第三,可以将火药颗粒化,严格控制用量!”
    中国对铜的锻造工艺早已经达到了巅峰,在铁的锻造工艺没有达到要求前,用铜炮是唯一的选择。
    尽管它也有着很大的缺憾,比如铜不耐高温,为了不炸膛就得把炮管造得很厚,比较笨重,还有铜比铁稀少,价格贵。
    “暂时就这样吧,你们先按我的要求造出两门铸铜炮来,剩下的问题再慢慢改进。”
    “是,大人!”
    火炮的锻造注定是一项漫长的工程,赵素从来没有想着可以一步到位。他也只是懂得一些锻造火炮的皮毛,不是什么大炮专家。
    “大人,你要试炮吗?”李正指着剩下的一门铸铁炮。
    “不用了!”赵素毫不犹豫道。
    他还没有活够呢!
    “这门铸铁炮谁也不许动,就让它作为一个纪念品吧!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门大炮!”
    “是,大人!”
    “对了,燧发枪的制造怎么样了?”赵素问。
    “大人,燧发枪还在研究中,没有开始制造。小人有负重托,罪该万死。”李正一脸羞愧。
    “不必如此,慢慢来吧。”赵素安慰道。
    相比火炮,精度要求更苛刻的火枪无疑更加困难。历史上,火枪的普及比火炮要晚一两百年。
    “多谢大人体谅。”有这样一位懂行又体贴的大人,李正觉得很暖心。
    陈嘉恭恭敬敬地把赵素送出了军器监。
    “国师大人,这炸膛之事要如何处理?”
    “你不用管了,贫道会对太宰大人打声招呼。你好好关照一下死者家属就行,抚恤可以丰厚一些。”
    “是,大人!”陈嘉松了一口气。
    有个国师当军器监老大就是好,这么大的事件都可以轻松搞定。
    “对了,大炮的事情不能泄露本分!”
    “是,大人!”
    古代的文人有个不轻的毛病,喜欢把武器装备的制造著作成书,然后满世界宣传!
    本朝,金兵的很多军械都是参考沈括的《梦溪笔谈》而制造出来。
    赵素可不想自己的大炮还没有问世,就被模仿了出来。
    离开了军器监,赵素便往国师府而去。
    都来了汴京,总不能过门不入吧,自己又不是大禹。
    他却不知道,国师府中正有一个大阴谋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