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146章炮兵司扩军
    面对如此殊荣,赵素依然一脸云淡风轻。
    “贫道多谢官家赏赐。”
    在他看来,宋朝的国公,那就是大白菜啊!
    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王爵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没见赵构卑微得像个孙子一样吗?
    赏赐完毕,众人再次回到灭夏之战上。
    望着地图上直插西夏的四支箭头,赵桓兴奋不已。
    他握紧拳头道:“西夏,这一次在劫难逃矣!”
    李纲、刘韐等人也是一脸激动,面对大宋和辽国的四路大军夹击,他们实在想不出西夏还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更何况,西夏南部的产粮区还在闹旱灾和蝗灾,他们可没有土豆地瓜可以渡过难关。就连一万匹战马换十万石粮食这种事都干了,可想而知他们有多艰难。
    内忧外患之下,西夏绝无幸存的道理!
    看着激动过头的君臣几人,赵素决定给他们泼泼冷水,降降温。
    “官家,言之过早矣!”
    赵桓望向一脸平静的赵素:“老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赵素缓缓道:“从大势来看,西夏的确已经山穷水尽。但是战争本就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博弈,西夏未必没有翻盘的可能!”
    “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绝地反击的案例还少吗?”
    赵桓吓了一大跳:“老师,有你坐镇中枢,西夏应该蹦跶不起来吧?”
    赵素无语,你小子对贫道是多么盲目崇拜啊?
    他忽略了赵桓的话,严肃道:“再者,面临灭国危机,西夏必定会奋起最后的反击,这将是西夏最后的疯狂!”
    “咱们必须冷静下来,随时准备应对西夏的疯狂,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想着可以一下子消灭西夏!”
    赵素一番话下来,几人顿时冷静了下来。
    赵桓羞愧道:“老师,是朕轻佻了!”
    李纲和刘韐也拱手一拜:“国师,受教了!”
    赵素摆摆手:“不必如此。”
    赵桓问:“老师,眼下咱们应该怎么做?”
    赵素沉吟道:“大军已经出动,咱们做好后勤工作就好。其他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几人都松了一口气。
    赵素语气一转:“不过有一件事,需要马上就安排。”
    赵桓连忙问:“老师,什么事呀?”
    赵素缓缓道:“扩充炮兵!”
    赵桓眼睛一亮:“老师,咱们的炮兵司还要继续扩充吗?是不是军器监又铸造了新的神威大将军炮?”
    李纲和刘韐表情变得郑重,侍卫炮兵司,这个衙门要起飞啊!
    赵素答道:“官家,神威大将军炮已经是咱们的底牌之一,一直都在继续生产,不可能停下来,当然也需要继续扩充侍卫炮兵司。”
    赵桓一脸期待:“老师,这次扩充多少人?”
    三千炮兵就轰得五万女真铁骑魂飞魄散,轻易拿下西京城,要是有十万炮兵,岂不是要天下无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又怎能不期待?
    赵素盘算道:“军器监同时也在制造其他武器,神威大将军炮的成本也比较昂贵,暂时没有大规模铸造的条件。”
    “这样吧,官家再调三千精锐禁军到赵家村来,贫道把他们训练成炮兵。关键时刻,可以充当咱们的底牌。”
    才三千人?
    赵桓有点失望道:“好吧,就依老师所言。”
    他忍不住问:“老师,怎样才可以大规模铸造神威大将军炮啊?”
    其他人也竖起了耳朵。
    赵素解释道:“官家,主要还是铜的问题!咱们的神威大将军炮乃是铸铜炮,一尊就重达五百斤,需要铜料数千斤,还有锡和铅等矿料。”
    “想要大规模铸造神威大将军炮,就需要开采新的铜矿,锡矿和铅矿也必不可少。”
    中国不是没有铜矿,只是数千年开采下来,到了北宋,被发现的还没有挖光的已经不多。
    加上北宋的炼钢工艺已经很成熟,灌钢法已经普遍推广,所有的武器盔甲和军械几乎都是铁器。
    再加上北宋发明了胆铜法,就是将含铜铁片浸在胆水中,利用元素活性的不同置换出铜来,两三斤的铁可以得铜一斤。
    如此种种,铜矿的开采就更加不被重视了。
    如今大宋连年大战,铁已经不太够用,怎么可能大量地用胆铜法去提取铜呢?
    赵桓当即拍案道:“李卿,你马上让工部的人在全国寻找新的铜矿,还有锡矿和铅矿!一旦找到,立刻组织人开采!”
    “此当为工部的首要任务之一!”
    李纲连忙道:“是,官家!”
    他语气一转:“官家,工部尚书还空缺,为了方便行事,是不是要补上?”
    之前完颜宗望供出的奸细中,工部尚书是其中之一。被赵桓撸掉后,工部尚书一职一直空缺,只剩一个侍郎在勉力支撑。
    赵桓问:“李卿,你有推荐人选吗?”
    李纲斟酌道:“官家,蜀州知府苏符乃东坡先生的孙子,曾随侍东坡先生十五载,对于治水颇有见地,可为工部尚书。”
    赵素心中一动,李纲竟然推荐了苏轼的孙子。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还是一名治水专家,流放的时候在各地都有治水的政绩。
    李纲推荐随侍了苏轼十五年的苏符,倒也适合。
    赵桓也知道苏轼治水政绩,没有犹豫道:“那就如太宰所奏吧,调蜀州知府苏符为工部尚书,负责寻矿、采矿。”
    他想了一想,又道:“不过,不准他干预军器监的事宜!”
    李纲和刘韐对望一眼,都是一脸感慨。
    看来,官家打定主意把军器监交给国师全权管理。神威大将军炮的秘密,谁也别想染指!
    从垂拱殿出来,脑袋里一直盘算着宋夏之战的赵素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城南。
    等他反应过来,自己已经站在了李师师的小院子门外。
    他哑然失笑,看来自己的压力有些大啊!
    也是,身负灭夏之战的重任,他虽然外表风轻云淡,但其实多少有些压力。
    李师师的城南小院,无疑是可以让他放松身心的地方。
    他抬起了手,想要叩门。
    手却僵在了空中。
    他想到了赵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李师师虽然没有什么让他可以怀疑的地方,但是灭夏之战刚刚开始,他不想给赵佶任何可乘之机!
    良久,他放下了手,
    他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他不知道的是,李师师的侍女早已经看到了他,并兴奋地告诉了李师师。主仆两人正高兴地站在院子里,就等他叩门。
    随着他叹息离去,门里面的李师师表情从高兴到悲伤,脸上划过一行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