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198章大宋的风向
    赵素随口道:“两位说得都很有道理,那就一半一半好了!”

    赵桓无语,老师,没有你这么敷衍的。

    不过一半一半的确是好办法,一半精锐一半新兵,在训练新兵的同时也不会太过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他拍案道:“那就这样吧。枢密院马上着手安排,中书省配合。”

    刘韐、李纲:“遵旨!”

    赵桓望向李纲:“李卿,工部找到铜矿了吗?”

    苏符没资格参与垂拱殿议事,不过工部归李纲管,他直接问李纲就可以。

    他可一直惦记着神威大将军炮可以大展神威呢。

    只要有足够的铜矿,就可以大规模生产神威大将军炮,到时候无论是西夏还是金国都挡不住大宋的兵锋!

    李纲一脸羞愧:“官家,还没有……”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旁边,刘韐、李若水等人一脸看好戏的模样。

    若是工部真的尽心尽力去找了,谁也不会说什么。

    然而,身为工部尚书的苏符最近可是很忙!

    但他忙的不是找矿,而是参加各种诗会,各种应酬,在各个酒店青楼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凭借他大文豪孙子的身份,迅速成了汴京的“顶流”!整个汴京,也就李清照的名气能够压他一分。

    虽然不用你这个尚书亲自去找矿,但你好歹也做做样子吧。

    你这样,不是告诉全世界,你根本就没把找矿放在心上么?

    苏符又是李纲推举的人,这分明就是在打李纲的脸。

    赵桓也是听到了传言才有此一问。

    面对赵桓意味深长的目光,李纲心里对苏符是恨得牙痒痒。

    最后还是赵素给李纲解了围:“官家,之前贫道派了赵家村的村民去江南西路寻找,如今已有结果。”

    赵桓连忙问:“找到了吗?”

    赵素点头:“找到了!就在南昌附近!据说是一个大矿,足够大宋用上几百年!而且小部分露天,开采容易。”

    幸好他自己留了一手,否则靠工部的话,仗打完了他们可能都还没有找到。

    赵桓、李纲和刘韐等人大喜过望。

    赵桓高兴道:“这真是上天送给大宋的一份大礼啊!”

    刘韐:“如此一来,神威大将军有望大规模铸造了!”

    李纲对赵素拜谢道:“全赖国师未雨绸缪,否则就耽误大事了!”

    他已经决定,一定要好好和苏符聊一聊!

    赵桓果断道:“李卿,马上下令当地开采!”

    赵素提出建议:“官家,可以让立下大功的几名赵家村村民管理开采管理。”

    他这是为赵家村的村民请功。

    “那就封他们为工部的主事,负责在当地开采管理。另外工部要安排好漕运、冶炼等事务,一切以此优先!”

    “遵旨!”

    赵素刚刚走出垂拱殿,就被李纲喊住了。

    他再次拜谢道:“多谢国师解围!寻矿本是在下的任务,却让国师费心,老夫实在是惭愧不已!”

    赵素摆手道:“太宰不必如此,都是为了大宋,没必要分得这么清楚。”

    “为了表示感谢,老夫想请国师前往矾楼小酌几杯!”

    赵素点头:“恭敬不如从命!”

    太宰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何况灭夏之战第一阶段已经完成,适时放松放松也好。

    “太宰大人只请国师吗?这也太偏心了吧?”刘韐也走了出来。

    “是呀,太宰大人,见者有份啊!”李若水也笑道。

    李纲大笑道:“好!同去同去!”

    赵素已经很久没有来到矾楼,再次光临,却是吓了他一大跳!

    他不由得脱口而出:“三位,这矾楼是得罪了什么人了吗?怎么如此冷清?”

    三人大笑起来,笑得赵素一头雾水。

    “太宰大人,莫非是樊三娘得罪了你?”

    矾楼作为天下第一酒楼,昔日是何等的繁华,简直是门庭若市,座无虚席。如今却是冷冷清清,入座率小半都没到。

    这让赵素不得不怀疑它是不是得罪了什么惹不起的人物。

    不等李纲回答,樊三娘就匆匆忙忙地迎了出来。

    一见四人,她当即吓得一哆嗦。

    “稀客啊!四位大人大驾光临,实在令我矾楼蓬荜生辉!”

    李纲笑着道:“樊三娘,你给国师解释一下矾楼的生意为何一落千丈吧。”

    樊三娘笑道:“国师,虽然矾楼的生意如今大不如前,但是小民却是打心里高兴!”

    赵素更蒙了。

    这娘们脑门被夹了?

    “国师大人很久没有到汴京的酒楼喝酒了吧?”

    “的确。”

    “国师呀,如今大宋已经不是以往的大宋啦!”

    “哦,怎么说?”

    “风向变了!”

    “风向?”

    樊三娘笑道:“以往,汴京最兴的就是诗会应酬,寻花问柳甚至可以说是文人风流。酒楼、瓦子、赌场人满为患,通宵彻夜都是常事。”

    “但是现在已经变了,大家谈的都是战争,对金国的战争,对西夏的战争,一场场大胜让大家深感自豪。”

    “现在已经不兴吟诗作对那一套,而是人人发愤图强,以能够参军为荣,哪怕是成为一名军中小吏也比在青楼瓦子中虚度光阴强。”

    ……

    赵素听得有点懵,他每天都在汴京,却完全不知道汴京还有这种变化。

    看来,对外战争真的是凝聚国内力量,凝聚民心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一场场胜利的前提下,很容易引发全民狂热。

    现在的大宋,倒是有了几分秦国的样子。

    樊三娘继续道:“当然,现在只是一部人有这种觉悟,另一部分人依然还是会对瓦子、戏楼流连忘返。”

    “否则,矾楼早就关门大吉啦!”

    李纲调笑道:“三娘莫非说的是我们四人?”

    樊三娘吓得脸都白了:“相国可莫要开这种玩笑,小民的心脏可承受不起呐!”

    四人大笑起来。

    刘韐接过话题,一脸向往道:“只要大宋继续胜利下去,这些纸醉金迷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因为当四周的人都在发愤图强的时候,他们为了不成为另类,只能改变!”

    李若水激动道:“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如此下去,大宋未来可期也!”

    赵素很欣慰,看来,大宋还是有希望崛起的。

    自己做的一切,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