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首辅 > 第三百三十一章五军合并大都督府
    关于军制全面改革的事陆远确实是没有想好,要不然也不会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
    但是取销文官的品轶制,在军队中推行军衔制却是要明确的一件事。
    文官是文官、武官是武官,搞的一团乱像什么样子。
    以后文武就是完全独立的两套体系,包括军饷、军费也要独立出去。
    不再对标文官的标准俸禄体系。
    徐鹏举沉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口:“太师说的很有道理,我大明如今的军制混乱,也不利于统一指挥和调度,军队不同于衙门,一旦效率低就会贻误军机,会影响一场战事的胜败。
    改动之事势在必行,老夫看,不仅五军府要改,新的都司重建后,因为废除了军户籍全面改行募兵制,那么军队的构架也要改,包括职务也要调整,如今我大明朝的军务职务是总督(提督)、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哨官、总旗(队长)、什长和伍长。
    把总往下的武官职带多少兵都还有个准数,那这参将、游击、守备又都是什么,就很混乱了,比如倭乱的时候,杭州就同时存在杭州总兵、杭州参将、杭州游击几个武官,十分混乱不利于新军制。
    另外太师也提出了军衔制,对标参照海关的官衔制,老夫觉得这就很好,咱们都是武人,武人搞什么正一品、正二品的,哪有穿官袍戴乌纱帽上战场的将军。”
    说了一堆话,态度很明确,全力支持陆远的军制改革想法。
    那么接下来讨论的调子就定下来了,围绕陆远提出的意见为核心进行探讨。
    这时候殷正茂也站了出来。
    “卑职并广州全体官兵,唯太师马首是瞻、实心拥戴、绝对服从。”
    他倒是会躲懒,讨论的事不参与,陆远怎么说,他就怎么服从。
    李廷竹看向陆远,笑言道:“太师,依本侯看,不如这样,当年五军府成立的前身是大都督府,五府合一,咱们也可以效仿之,重设大都督府便是,太师您当之无愧,自为大都督。”
    “对,太师当为大都督。”
    “末将(卑职)等皆遵奉太师为大都督。”
    陆远沉吟一阵后点头:“如此也行,咱们就不要学北京了,有了五军府和兵部又搞出一个戎政府,弄得是乱七八糟,以后五军府合一,重设大都督府。”
    关于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叫什么名字陆远倒是不太在乎,也没必要搞什么超前的现代词汇。
    等什么时候这个时代的开始向前进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推动名称的变换了。
    陆远随即言道:“太祖爷当年设立大都督府的时候,内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法曹断事等佐属官,分管不同的军务,如钱粮军需、行军参谋、武官调动、内部审计纠劾等。
    不过这些佐属官的品轶都很低,像是掌军队内务审计纠劾的断事官竟然只是从五品,让一个从五品去掌劾事,他敢弹劾谁?
    更何况他下面那些具体跑腿调查的官吏了,最低的都只是九品甚至不入流,说句不客气的话,让一个小吏去在座各位的属地调查有没有贪墨、有没有侵吞兵饷这种事,只怕有命查没命报吧。”
    眼见众人心神惶惶,陆远哈哈一笑摆手。
    “本辅开个玩笑,各位都是忠正之人,这种事断然是不会做的,本辅就是觉得,既然要重设大都督府,那么就意味着武官和文官体系完全独立,文官体系中最高的是内阁,下辖有各部、司、寺、院等中央直属衙门,武官体系亦当如此,大都督府对应内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一些隶属衙门。
    依本辅看,可以设置参谋部,负责对行军作战、遴将选任提供建议和支持,就像是汉末三国诸侯混战的军师那种,辅助本辅这个大都督。
    军需部,负责军事作战时的后勤调度、供给,非战时各地都司的日常消耗和军饷发配。
    作训部,负责新兵的招募训练和组织各省都司在非战时的作训演武比试,募兵制不是军户制,闲时可以去种地,募兵制下所有的兵除了作战就是备战,备战就不能躺在军营里天天耍牌九、吹牛打屁,要动起来,要练,不仅要练还要练好,因为要比武,哪里的军事主官偷懒不愿意练兵,比武场上可是要露馅的,只要垫底,轻则记过训斥,重责罢官滚蛋,军费是国家民族能够存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军费不养闲人!
    兵械研发及管理部,负责全军武器、装备的研发改进以及看护,各省都司有多少兵,配发多少刀枪剑戟、弓弩装甲、火枪火炮都有定数,损耗多少、补发多少、回收多少都要有本帐,当年张经任浙直总督的时候,各省的火炮、火药甚至都被地方总兵倒卖一空,这简直是毁国毁社稷!
    以前的事不多说,也不查了,咱们翻篇,但今后,这种事一旦再出现,杀头是最轻的,抄家是必然的,谁敢再贪这种钱,本辅让你把贪的钱全部吐出来不说,还要你的命!
    政治工作部,士林管当兵的叫丘八、泥腿子、走狗爪牙,说当兵的只认钱,是土匪强盗,没有文化没有礼义廉耻,本辅看这样不行,军队也要学习,也要普及文化,最起码要先把识字率搞起来。
    现在当兵给足饷,当兵就相当于做工,既然拿了这个钱就要拿钱做事,做什么,本辅不要你们去像农民工人那样去搞生产建设,你们就是练,练军事素养的同时也要练文化素养。
    各省都司并以下主管武官要合理分配安排时间,每天多少时间用来练兵,多少时间用来教士兵识字读书,政工部就负责这一块。
    同时政工部也负责军队内部军官们的军衔晋升、职务考评、军功审核报批、奖功评劣、记过处分,简明扼要一句话,政工部就是军队的吏部。
    内务审计局,对大都督府下辖各部每年的经费预算进行审计,这是内务事宜,也就是内部反腐肃贪。
    最后一个,军队自己的三法司!我们就不搞什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了,合并成一个衙门,政治法律司,简称政法司,负责制定军队内部的法律、管理条例、刑罚审判,军队不是地方,要求要更严格、更不近人情,就比如说临战退却、畏敌避战,这在民间叫胆小鬼,在战场就叫逃兵,要杀头!没得商量!
    那种在当老百姓的时候喜欢小偷小摸、欺男霸女的混子地痞无赖流氓,进了军队之后,再敢干这种事,可就不只是挨几句骂打两下板子那么简单了。
    更不要说觉得当了兵就他娘的想当土匪,屠城、奸淫、抢劫那种事咱们将来的兵绝对不允许做,这种法律意识和政治思想工作要由政工部和政法司一起来做,要搞好新军队体制下的思想建设和操守规范,一年培养不好就十年,本辅就不信,谁说当兵之后就是土匪的,当兵的就没有好人,全是借口,是咱们在坐的这些人自己没带好,只要咱们带好头,就一定能练出好兵!”
    说到这里陆远也是累了,喝一口茶润润嗓子。
    “这就是新的大都督府大致架构,然后再说说军衔制和地方都司的军事体系架构,以及相互的匹配及军饷标准。
    这个呢今天就不谈了,因为本辅不通兵事,而且也不清楚现在一个兵到底需要多少军饷才能够养家糊口,正所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件事你们和海关的戚继光一起谈论,另外本辅也会让户部有司官员和兵部有司官员去进行实地的数据调研,看看到底多少兵饷够一个兵养家糊口的,包括多少的抚恤优渥标准能让一个兵心甘情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不是像当年汪直倭乱那般,一个营上千号人被十几名倭寇追的到处跑!”
    陆远说了那么多自己也是累了,抬头看向众人。
    “各位的意见如何?”
    还是殷正茂率先发言:“卑职没有意见。”
    江淮总兵岳长林紧随其后:“卑职没有意见。”
    手握兵权最多的两个总兵都对陆远言听计从,其他那些零散的小总兵哪里还敢否认,更别忘了,之前反对陆远的两广那些总兵,可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不听话就断你兵饷,你敢闹事就是造反。
    打又打不过、法律的解释权也在陆远那,那还玩个屁。
    “末将等没有意见,悉遵太师之令。”
    陆远于是满意起身:“那今日就先到这吧,魏国公。”
    “太师。”
    “既然诸位合词拥戴让本辅做这个大都督,那本辅就勉为其难了,不过本辅不通兵事,专权独断对军队也不是好事,这大都督府各部、司、局主官的任命,就有劳魏国公您和各位侯爷、伯爷一同商量着来推选吧。”
    终是一人吃肉、大家喝汤,这样的组织架构才牢靠。
    徐鹏举抱拳拱手:“是,老夫谨遵太师之令。”
    “各部主官就不用学文官那样叫什么尚书了,正所谓文官叫令,武官叫长,人家文雅,叫吏部尚书令,咱们直爽,就叫参谋部长,言简意赅。”
    “是。”(本章完)